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紙上的世界 Paper World Integrating in 2D and 3D

十分設計工作室飾品們(項鍊 手鍊 耳環)
my paper jewelries collection:balck and grey necklaces, braclets, earrings
-材質:可水洗紙、電鍍金屬件
made in paper, plated hardware

開始販售自己的商品時,通常是在市集(由於目前我們還沒有店面,這些商品目前也只有在 Pinkoi 上才買得到),因為那是一個可以聽到來逛的客人的想法的唯一機會。


(市集總是有三階段,焦慮地做東西>備貨備得來不及>整理思考擺攤所需一切東西>實際去擺市集>擺攤當天累癱呈現痴呆狀態>棄攤去,快樂有活力逛逛別人家的商品>一邊得意忘形挑選購買,然後依依不捨地捨棄某些想買的好設計好東西因為快把錢花光>回到攤位上繼續,並且發誓不要再擺攤整自己>結束收攤>快樂回家去>放空一些天>回味擺攤還是滿有趣又好玩>重頭再來>報名擺攤>重複循環)


常常有些客人看到了飾品們,看過一陣子後就會接著問:“有沒有其他顏色?”。答案通常是沒有的,因為我做的種類比起其他家的飾品們還要少得多,加上還有個很簡單的原因是,有些款式的顏色我就是喜歡他是這個顏色。






是一種固執也是一種任性,但你也可以解讀為是種風格。為什麼在這幾款系列裡只選擇了黑與灰,因為設計者(作者本人)就喜歡他們是這兩個顏色。

為什麼呢?這也許和我自身的背景滿有關係,從小在畫圖上就不太會配色,因此畫畫時最快樂的部分通常停留在鉛筆稿上,素描炭筆。喜歡鉛筆可以呈現出的濃與厚、薄與淺,在沒有色彩的世界裡獨自對著多一點黑或是少一點黑的白紙上自得其樂著。

有時是淺淺的線,有時是粗粗的線條。

長大求學中由於學的是工業設計,在畫圖的方法上幾乎和傳統美術是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也許也就這麼地從平面到立體間的關係拉扯漸漸形成現在的這個風格。










款式目前累積起來不多,但我會慢慢增加的。紙張有他的限制在,因此挑戰用紙張做飾品的我也可以說是活該。當然當代飾品們用的材質與種類是五花八門地不受限制,也曾經觀賞過日本的設計師利用一般紙張做出非常寧靜美麗的商品。

我同時也喜歡金屬,特別喜歡黃銅。也許將來的某天會開始做些黃銅飾品們。

一開始做紙飾品,其實理由很簡單,就是「為什麼不?」

我只是單純地希望讓大家也能看到一些,會說“哇!原來紙也能做飾品!”這樣的刺激。當然一方面也是對這件事興致高昂,覺得也許可以做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對於我們這些手作者 ( maker ) 來說,東西做出來的開心以及想到好點子準備開始把它做出來這兩段時間,都是最興奮的。

(當然,事情往往不會那麼簡單。你還會做很多修正與修正。但以我的經驗來說,會很鼓勵大家都可以試著動手去做,做了就會有不同的想法出現,非常有趣。)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與台灣好牌合作」印花樂x紙領結 Studio inBlooom x 10/10 design Paper Bow Tie



是的!十分和台灣好牌印花樂Studio inBlooom有了首次合作的機會!



印花樂是一個藝術設計工作室,擁有原創的印花設計,
印花的元素都是來自台灣這塊土地。



我們的獨家台灣八哥印花款領結目前就在印花樂位於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2巷1號的店面裡!就在櫃檯!歡迎有興趣的人前往看看。




除了印花合作款,也買得到我們的原創紙領結!顏色每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然後!這塊是我買到的印花樂同款台灣八哥的手工絹印布!
超喜歡這款配色,一眼看中就決定要帶它回家了:)


台灣八哥1號,陶土紅棕色 Crested Myna no.1, Red Clay 
材質Composition/ 100% 棉帆布Cotton Canvas,中薄 
幅寬 Fabric Width/ 85cm(花版寬度) 
製作年代Year/ 2013
(資料來源:印花樂網站)



印花樂除了原創手工絹印布料外,還有販售各式的生活用品,
包袋、圍裙、手巾、書衣、抱枕...等,去一趟可以慢慢挑選,滿足各種的需求。



店內一景。



喜歡自己動手制作的人,挖寶的好地方。
而且每塊布料也都跟10/10的產品一樣,
賣完就沒有啦!

有緣就趕快帶回家。




印花樂除了自創商品外,店內也挑選了國內外的好物與大家一同分享,
文具、生活用品、杯子、椅子......。


回想當初看到印花樂的產品,就是台灣八哥的書衣。
當時印象就很深刻,居然有台灣團隊作出根生台灣的原創印花織品!

(((驚豔)))


從此結下神秘的緣份(?),也因此促成這次和偶像團隊印花樂合作的機會。
真的很喜歡印花樂這個品牌,也很推薦大家看看印花樂的品牌網站
團隊很認真經營這塊,文章總是讓我看得津津有味。



買到的這塊印花布,居然和其中一款紙領結幾乎配色正好是相反色!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十分和印花樂的配色喜好是很契合的,又驚又喜)






爐鍋咖啡、小藝埕、印花樂、思劇場、1920s書店。



第一次認識大稻埕,是因為印花樂。
也因為印花樂的朋友,開啓了這次合作的機會。

衷心感謝。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散聊」曝光 活動 累積 疲乏 生活




散聊就是,如散文般的閒聊近況】


好久沒更新(對持續有在觀看的朋友抱歉),
事實上是因為個人處在一個疲乏階段。


時間匆匆流逝,「成立」這個工作室也將近一年了。

(我真的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把成立括號起來,也是因為每次被人問到這個問題時總是無法確切那個當初的時間點...
畢竟我不知道成立的定義是什麼,只能說都是慢慢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感覺上似乎發生了好多事,認識了好多人,
但同時間因為工作室的性質,自己一個人工作生活的時間變更多,
所以自己的心靈反倒變得封閉了。


最近的沈澱,得到一個算不上什麼結論的結論。
就是暫停放緩「手邊」的工作。

其實我個人是個動作跟不上心靈腳步的人,
所以常常腦袋想的,手腳跟不太上。然後自己給自己壓力。
而這幾個月以來,想最多的應該是關於經營方面的事。
以前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因為每個月都有薪水可以拿),所以花時間腦袋在考慮的事情也
大不相同。
然而對於商業、經營,我也是個完全的外行人。

但當初自己設定的目標,就是希望走出設計的象牙塔。
因此我希望我設計的東西,是有意義的。讓人願意花錢購買,帶回家使用,這樣的價值。
因此,反倒花在方面的心思腦筋比創作和設計本身還多,
現在評估起來,反倒有點本末倒置。

越定位就越做不出東西,
越害怕就越做不出新的東西。

這樣是不對的。

因此我需要做更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然後再慢慢補充需要做但不擅長的事)
(或是遇到擅長我不擅長的事的夥伴)(偷偷徵夥伴)


不得不說,就因為走過這段,在設計思考和眼界上也和從前差了許多,
我雖然一直不敢說自己正在創業(比起前輩們),但我可以說我的腦袋經過的事情和正在
創業中的人們是相同的路。

因此我也不覺得這段路是白走的,反而多了很多以前從未有過的東西,進腦袋裡。


(當然不敢說是否也捨棄了一些東西去了,這也許是我未來會傷腦筋思考的問題吧?)


更認識自己喜歡(做)什麼、不喜歡什麼,
討厭什麼、不適合什麼,
少了什麼、多了什麼,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做了一些事,進而和身邊一些人起了一些互動,
很謝謝這幾個月以來認識的人、鼓勵我的人、給我意見的人。


(((深深感謝)))


這些成長都不是我自己一個人能夠達到的,
而這些體驗都一定會成為我自己的養分。
(雖然說我自己也還不知道哪一天會派上用場)


真的在這條路上,有很多當初你聽不進去的,
(因為時機還沒到,根本沒聽懂啊)
回頭去看,更會得到心有所感的收獲。


還在思考當中、一直在思考當中,
持續產生疑問和困惑,迷惘,然後還是只能繼續,
然後累積起來的東西成長、並且改變。
包含自己對品牌的想法,對產品的想法,對設計的想法等。
以前似乎比較分散地在看東西,但因為自己在經營的關係也會不斷地看別人的品牌(產
品、精神、經營方式等),
然後又回過頭來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想要做的是什麼,
然後繼續下一步動作。
目前差不多是這樣。


然後的確就像許多人所說的,
『別人說的話聽一半就好,自己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每每都必須用這句話來思考現在自身的煩躁和困擾,而這些煩躁和困擾多半來自觀看其
他人的成長自己產生出的焦慮)


也漸漸地了解到一些話,到底說的是什麼。
推薦大家把一些過程中的別人的建議、自己的思考過程記錄下來,往後再觀看往往會得到收穫。





【海、船、人】


最近喜歡上的日本演員堺雅人,聽到他的訪談當中說的一段話,
(以下是我印象中的對話)



問:「你會推薦其他想要演戲的人進入這行嗎?」
堺:「(思考)...嗯,應該不會。」


問:「為什麼?」
堺:「就有點像是,你在海上划船前進,然後必須借助著風啊浪啊等其他外在的因素在海
上航行,然而演員之路比較像是你自己一個人在海上用兩隻手臂划船這樣的感覺。」


這段回答實在是太巧妙的比喻了。

你也不是沒有在海上前進,而是不曉得單靠自己的力量會花多久時間多少力氣才前進道要
去的方向。
然後也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時候風會來。



我自己也曾想過,如果有小朋友跟我說他想念工業設計這行,
我想我也不會鼓勵他。
(不會阻止,但真的也說不出鼓勵的話)


印象中上一段的對話也曾提到,演員只能把戲演好,但不是戲演好了就會成功。
(套用到任何行業好像都可以哪......)


我想套用在目前自身的現況上也是很合理,
就像在海上慢慢的靠自己的雙手前行......



歡迎有任何感想都在這裡和我分享:)

2013年5月23日 星期四

「生活」小物分享+FRAU雜誌終於買到了


《 FRAU 9月號/2012 》

之前注意到這本雜誌的時候,這期總是沒貨。
然後因為半夜收到博客來可訂貨通知,這次總算得到它了。
(為什麼博客來老在半夜寄送通知?)

對它有興趣是因為這期介紹的是台灣,
自從知道日本人來台北觀光會跑去傳統理髮店洗頭,
體驗一種:

「坐著洗頭,然後店員會把你充滿泡泡的頭髮搓揉後往上拉成一坨,
帥氣地把泡泡順手一丟丟到水槽裡」

第一次看到雜誌上的介紹我真是滿頭問號,想說哪來這回事啊?
後來仔細回想小時候,到家庭理髮院洗頭剪頭髮時,
好像的確滿符合這個體驗的內容。

(然後阿姨還會拿一罐稀釋過拿來裝醬油膏的罐子裝洗髮水,一直往你的頭上倒)




從日本人的角度去看台灣,
跟自己想的總是不一樣。

而且重點是,
這期除了日本最常介紹的台北外,
還有台南。




這本雜誌我還沒看完,
畢竟只會讀漢字部分,
倒是看到好些認識的在地台南人。
葉老闆、謝小五等。
單純說一下我看到這頁時的感想:


右頁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
第二排,從左邊數來第一個圖,
是我們很常用的免洗湯匙。

最底排右邊數來第二張圖,
是飯桌上常見到的開瓶器。

這兩樣東西若在平常來說,
我絕對不會對著他們讚嘆「真好看啊」。

還有泡茶的濾茶器、喝飲料的吸管等。

常常是我們看著日本的雜誌,然後對著照片讚歎哪個器物多美多美。
但是一旦換成自己最熟悉的器物時,又瞬間失去這種欣賞能力。


習慣真是很可怕,

習慣醜的、
或是習慣美的。


有點慶幸自己現在看到過去的老房子時,
可以發自內心地去欣賞。
也因為不把這樣的風景習以為常,
才能欣賞。


然後我要跟大家碎碎念一下關於我自己的習慣,
這種剪刀其實我也是最近才開始使用。
一開始是抱著搜集老東西的心情去買的,
在大菜市裡問阿姨這把剪刀的事情時,
阿姨說「我們都拿這個剪指甲啦!」

當下非常驚訝,
因為早就習慣指甲刀這種東西。

拿回來後,我就立馬試了一下,
發現真的不錯用。

如果家裡有這種剪刀,
不妨可以試試看,
但是請小心。

〈有點懶得慢慢剪,所以我剪得滿醜的。但是還是挺好用的。不會不小心剪太多。〉

順便提倡一下左右手互用,

我是正港的右撇子,
但自從國中用電腦時滑鼠用到手非常痛,
當下沒想太多就換到左手使用,
問題就解決了。

(然後之後嘗試再換回右手,用久了還是很痛。我就放棄了。)


沒想到這個習慣開始啓發我生活中開始使用非慣用手的習慣。
順便想刺激左右腦。

很多人聽到我這樣用,第一反應就是:「啊我不會用左手做這件事啦!」

其實習慣後,你會發現當你右手沒空時,左手能做的事就還滿多的。
這也算是一種生活習慣的改變吧?就像晚睡晚起的人開始早睡早起。
(嗯...這樣比喻又開始覺得困難了)

總之很多事情習慣後就不算什麼,
一開始覺得困難以後就不覺得了。





其實這樣的剪刀我目前有三隻,
目前最好用也最貴的是左邊那一隻。
中間的...普通,可是比較少看到,尺寸也挺可愛的。現在我拿來剪皮邊邊用。
右邊的就是最容易買到的,一開始挺好用的,最近又開始有點不利(我拿來剪線頭)。
剪指甲很夠用。



最左邊這隻它價位比起來算是挺貴的(但不會比國外品牌剪刀貴啦),
彰化的老師傅做的深得我心,一般都是右邊那種,刀身部分比較短,
這一隻比較長,可用性也更好。

(重點是利的剪刀用起來真的很舒暢,心情好。)

刀身上還有他的姓氏。

希望這樣的好東西不要消失不見。
大家一起來發掘台灣好用的美品!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整理」交趾陶項鏈 作品 Ceramic Craft Jewelries




其實這是一組我在去年參與由草埕藝術工作室策劃的50禮PLUS會外展
「新港。交趾剪黏」的作品,相關工作坊心得可以參考之前寫的這篇


〈MONOCLE 和 尋 百工〉




這篇本想把自己對於工藝的相關看法也寫出來,因為最近又重新翻閱了
《尋。百工》,而且在翻閱舊期的《MONOCLE》時又正好翻到了一篇關於
伊朗的手工地毯紡織技藝的探討文章,深深覺得手工技藝、工藝,這樣
的文化和技術,在時代的遷移中正慢慢消失,像那些絕種的動物一樣,
我們也在慢性扼殺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而往往剩下來的都是老師傅的
無奈。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想試著讓設計介入工藝,簡單來說就是我
們在試著一些事,一些能讓工藝被留下來的方法。


〈這是我最近買到的竹編籃,你相信嗎?右下角那幾個小的竹編盤居然一個只要台幣20塊〉
〈老人家只能賺個幾塊錢而已,而這些技藝可能早已沒有年輕人會做〉

〈細看的話,可以發現竹子自然的顏色是每個都不一樣的。
三個相同的竹編盤我選了三個不同色調的編織,即使那差異很小。〉


我總覺得一些事情在腦海中繞來繞去,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就像是為什麼
喜愛老東西,為什麼常常選擇台製品(當可以的時候),為什麼喜歡買一
些不那麼精緻帶有一點手感的手製老東西(比方說鉛筒和竹編盤),還有
為什麼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為什麼也同樣喜歡別人手做的一些東西

為什麼我要手作這一次工作坊的產品而不是畫畫草圖請師傅幫我做就好?






原因很簡單,看得出來我這些作品的圓形都很不正圓,因為是我自己手工下去
製作成型。一方面是因為這項工藝(交趾陶)本來就常常運用到手上的工夫,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自己的手,去試著把我腦海中想像的東西制做出來。

   對我個人來說,重複地進行那些簡單卻持續的動作,能夠讓心情逐漸平靜下來,
可以讓人暫時忘記那些惱人的事情,全心投入在這件事上。

像是畫畫一樣,持續穩定地重複那些平塗和上色、上色、上色。





這組照片我請模特兒幫我將每個交趾陶綴飾都放在手掌心上拍照,
也是希望能傳達出那種珍惜、小心翼翼感。
這不就是我們應該對待我們喜歡並珍惜使用的東西的樣子嗎?









以往交趾陶最常看見使用的方式是廟宇上的人物(神像),
有時候是關於一個忠孝節義的故事,藉著這些「廟尪仔」,
前人的精神與故事寓意就被生動地記錄在廟宇當中,
有的是出現在廟的屋頂,有的是出現在廟裡的梁上那附近。






而交趾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鮮艷帶有亮度的釉色,被稱為寶石釉。

它還有一些特性,比方說它會流釉,比方說低溫燒的色澤感。

交趾陶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宗教出發,
所以以往的應用大多脫離不了宗教這一塊。











我用著自己不成熟的手法、技巧,去做出這組作品,主要也是想
試看看,因為我知道師傅們的手都很巧,可以把人像、花朵等主
題表現得惟妙惟肖。但就是因為太精巧了,我想把重點擺在交趾
陶本身的特色上,也就是它和一般釉藥所追求的豔麗色彩和冰裂
紋路等,那些『平常你抬起頭只能遠遠地望著的神像』,把以往
的距離感縮到最小,變成可以戴在身上,
時常拿下來撫摸觀賞的項鏈綴飾。

也就是我把人和交趾陶的距離縮減了,
一下子從俯視的高度來到幾公分的距離。






交趾陶不適合做生活陶,因為本身釉藥的特性的緣故。
所以一開始就把生活陶的制作範圍先剃除了。
有點可惜。





而釉藥的上色部分,也是在我認識交趾陶的當中發現的。除了藉由
聽課來認識交趾陶的製作特性,我也從做當中實際的去實驗了。

當中有失敗有成功,也有意外。

這就是陶本身的製作樂趣。




 這組作品我得到的回饋是有些人很喜歡,可以把台灣的傳統工藝
戴在身上。也有些人告訴我他覺得簡簡單單效果很好。我想我算
是暫時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也就是讓人們可以專注在交趾陶本身上,
並且認識到交趾陶的可能性。


加上我玩得很開心,並且這當中不斷地讚歎師傅的巧手。



會到剛開始說的,為什麼喜歡手做,為什麼喜歡老的手工藝。
總覺得這些事情兜在一起、串在一起。

也想把台灣的美與好傳承下來,
這就會是在這設計的當中感到快樂的時候。













more article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