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整理」交趾陶項鏈 作品 Ceramic Craft Jewelries




其實這是一組我在去年參與由草埕藝術工作室策劃的50禮PLUS會外展
「新港。交趾剪黏」的作品,相關工作坊心得可以參考之前寫的這篇


〈MONOCLE 和 尋 百工〉




這篇本想把自己對於工藝的相關看法也寫出來,因為最近又重新翻閱了
《尋。百工》,而且在翻閱舊期的《MONOCLE》時又正好翻到了一篇關於
伊朗的手工地毯紡織技藝的探討文章,深深覺得手工技藝、工藝,這樣
的文化和技術,在時代的遷移中正慢慢消失,像那些絕種的動物一樣,
我們也在慢性扼殺自己的文化和歷史,而往往剩下來的都是老師傅的
無奈。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想試著讓設計介入工藝,簡單來說就是我
們在試著一些事,一些能讓工藝被留下來的方法。


〈這是我最近買到的竹編籃,你相信嗎?右下角那幾個小的竹編盤居然一個只要台幣20塊〉
〈老人家只能賺個幾塊錢而已,而這些技藝可能早已沒有年輕人會做〉

〈細看的話,可以發現竹子自然的顏色是每個都不一樣的。
三個相同的竹編盤我選了三個不同色調的編織,即使那差異很小。〉


我總覺得一些事情在腦海中繞來繞去,其實都是同一件事。就像是為什麼
喜愛老東西,為什麼常常選擇台製品(當可以的時候),為什麼喜歡買一
些不那麼精緻帶有一點手感的手製老東西(比方說鉛筒和竹編盤),還有
為什麼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東西,為什麼也同樣喜歡別人手做的一些東西

為什麼我要手作這一次工作坊的產品而不是畫畫草圖請師傅幫我做就好?






原因很簡單,看得出來我這些作品的圓形都很不正圓,因為是我自己手工下去
製作成型。一方面是因為這項工藝(交趾陶)本來就常常運用到手上的工夫,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藉由自己的手,去試著把我腦海中想像的東西制做出來。

   對我個人來說,重複地進行那些簡單卻持續的動作,能夠讓心情逐漸平靜下來,
可以讓人暫時忘記那些惱人的事情,全心投入在這件事上。

像是畫畫一樣,持續穩定地重複那些平塗和上色、上色、上色。





這組照片我請模特兒幫我將每個交趾陶綴飾都放在手掌心上拍照,
也是希望能傳達出那種珍惜、小心翼翼感。
這不就是我們應該對待我們喜歡並珍惜使用的東西的樣子嗎?









以往交趾陶最常看見使用的方式是廟宇上的人物(神像),
有時候是關於一個忠孝節義的故事,藉著這些「廟尪仔」,
前人的精神與故事寓意就被生動地記錄在廟宇當中,
有的是出現在廟的屋頂,有的是出現在廟裡的梁上那附近。






而交趾陶最大的特色,就是它鮮艷帶有亮度的釉色,被稱為寶石釉。

它還有一些特性,比方說它會流釉,比方說低溫燒的色澤感。

交趾陶最大的特色就是從宗教出發,
所以以往的應用大多脫離不了宗教這一塊。











我用著自己不成熟的手法、技巧,去做出這組作品,主要也是想
試看看,因為我知道師傅們的手都很巧,可以把人像、花朵等主
題表現得惟妙惟肖。但就是因為太精巧了,我想把重點擺在交趾
陶本身的特色上,也就是它和一般釉藥所追求的豔麗色彩和冰裂
紋路等,那些『平常你抬起頭只能遠遠地望著的神像』,把以往
的距離感縮到最小,變成可以戴在身上,
時常拿下來撫摸觀賞的項鏈綴飾。

也就是我把人和交趾陶的距離縮減了,
一下子從俯視的高度來到幾公分的距離。






交趾陶不適合做生活陶,因為本身釉藥的特性的緣故。
所以一開始就把生活陶的制作範圍先剃除了。
有點可惜。





而釉藥的上色部分,也是在我認識交趾陶的當中發現的。除了藉由
聽課來認識交趾陶的製作特性,我也從做當中實際的去實驗了。

當中有失敗有成功,也有意外。

這就是陶本身的製作樂趣。




 這組作品我得到的回饋是有些人很喜歡,可以把台灣的傳統工藝
戴在身上。也有些人告訴我他覺得簡簡單單效果很好。我想我算
是暫時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也就是讓人們可以專注在交趾陶本身上,
並且認識到交趾陶的可能性。


加上我玩得很開心,並且這當中不斷地讚歎師傅的巧手。



會到剛開始說的,為什麼喜歡手做,為什麼喜歡老的手工藝。
總覺得這些事情兜在一起、串在一起。

也想把台灣的美與好傳承下來,
這就會是在這設計的當中感到快樂的時候。













沒有留言:

more articles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